□蒋璟璟
近日,湖南嘉禾县一小学老师反映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留言,出现在当地网站的“问政湖南”栏目上。该网友称,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,写不完的表格,开不完的班主任会议,管不完的学生“大小事”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“领导出差,学校正常运转,而班主任不在,班上可能乱成一锅粥。”对此,嘉禾县教育局就此答复道,“班主任补贴是按照上级文件执行,我局将网友提出的建议向上级相关部门给予反映,最大力度为教师争取相应的待遇。”(上游新闻)
班主任不好当、“不合算”,想必很多基层教师都有此感慨。最近,一位小学教师直言不讳的网络留言,再次牵出了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应该说,这位老师所反映的问题,并没有什么新情况。而恰恰需要追问的是,在多方发文、一再推动给基层教师减负的大背景下,为何一些地区的班主任还是如此挣扎?如果真是事多钱少责任大,那么“老师不愿当班主任”的现象,也就不难说得通了。不愿当却不得不当,这恐怕也是很难当好班主任的。
此前,就有媒体调查发现,近四成受访老师“不愿意”当班主任,因为任务繁重、责任“无限”。近年来,频频引发讨论的所谓“非教育教学性事务”,班主任可说是首当其冲的承担者。诸如填表、迎检、考评、活动组织等等,班主任一般都是“主力”。加之“家校互动”中,一些班主任夹在中间,也很难做人。学校的一些费用收取、“劳动力征用”,都要通过班主任去“麻烦家长”。而家长的一些疑惑、诉求、不满,也都会首先找班主任沟通。凡此种种,劳心劳力。
网友日常调侃,“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”,是孩子王的人设。但实际上,这份工作乃是一番综合性的管理岗。对个体素质,以及心力、时间的要求,都不低。但很显然,如今很多学校的薪酬设计,都没有匹配这一基本事实。不少教师直言,“当班主任,每个月的收入最多增加五六百元。”激励不到位,自然有“就是给再多钱也不愿意当班主任”之类的声音。现实中,班主任成了需要摊派、推给新人的苦活计,被迫营业的班主任,在心理层面,就没有做好干好这份工作的准备。
“班主任”很重要,越是重要,就越是要把有能力、有意愿的优秀教师,充实到班主任的岗位上去。我们看到了,一些学校采取了正副双班主任制度,旨在分担重压。还有些学校,找课业相对不忙的“副科”教师当班主任——凡此种种,部分解决了问题,但就如何让班主任成为一个有性价比的工作现货配资门户,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
富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